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921|回复: 0

“快充+新基建”加速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

[复制链接]

1197

主题

1258

帖子

36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00
发表于 2020-6-4 09: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基础设施,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至关重要。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新能源汽车助力汽车产业换道先行的重要保障,是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紧迫任务,更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直流快充解决新能源汽车痛点

  充电桩分类方式不唯一,按照安装方式分,可分为落地式充电桩、挂壁式充电桩。顾名思义落地式充电桩适合安装在不靠近墙体的停车位;挂壁式充电桩适合安装在靠近墙体的停车位。

  按照充电方式来分的话,又可以分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而我们最常用的分类方式,应该是按照充电速度来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交流慢充,第二种是直流快充。

  交流慢充的功率为7kW,也就意味着一个50度的动力电池需要,七个小时才可以充满,目前随处可见的慢充充电桩需要一个晚上才可以将新能源汽车充满电。而目前最常见的快充,最大功率是120kW,最快的充电时间仍然需要40分钟,由于在高速上车流比较大,充电桩数量又很少,需要充电的车辆有许多,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车主在排队等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称就是“快充”,它是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可以为非车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直流电源的供电装置。其中大功率直流快充技术,是指采用250kW及以上的大功率充电机对电池进行直流充电,实现在10~15分钟充满电的理想状态。

  由新能源车引领整个时代变革的大风暴正席卷而来,而充电设施产业作为其中的“台风眼”,高曝光率的大功率直流快充技术更加受人瞩目。
  特斯拉在部署了全球首个V3超级充电桩,充电功率达250kW,250kW的充电功率相当于充电一个小时便可以冲250度电。按照目前国内电动汽车保守的百公里耗油15度电来计算,充电一个小时可以行驶1666公里;如果换算成分钟的话,充电五分钟可以行驶138公里,就拿一辆续航能力为300公里的车辆来说,充电十分钟基本可以充满,但目前这项技术只适用于特斯拉车型。

  新基建政策加持充电桩行业

  在3月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提上了经济发展议程,而充电桩正是“新基建”七大板块之一。这将其推到风口之上,加速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就连许多地方政府也都积极参与其中,全国多地就迅速做出响应,加强对充电桩建设与运营的支持。

  除了行业本身利好政策不断外,作为充电桩消费载体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得到了政策的扶持,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这将大大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从而拉动充电桩建设并提升充电桩运营收入。

  广阔的前景与密集的利好政策势必会吸引一波企业入局,不过对于充电桩行业来说,这并不是它第一次站上风口。如此背景下,巨头们扎堆挤进充电桩领域,已有三家巨头完成跨行布局:

  ▶华为:4月23日,华为面向新能源领域推出了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该模块将作为新能源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为一些新能源汽车厂提供服务。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的发布,意味着华为将正式加入充电解决方案领域。

  ▶阿里: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阿里先后参与了小鹏汽车A+轮与B轮融资;2019年11月29日,阿里斥资1000万成立汽车智能操作系统公司“斑马智行”;2020年3月31日,阿里旗下高德地图推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解决方案,并正式上线充电地图。充电桩在未来出行中具体扮演什么角色或许还难以预料,但它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出现在阿里智慧出行生态圈中。

  ▶大众汽车: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公司与上海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国内生产灵活储能快充桩。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规划,该合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去年就开始在中国布局充电桩市场。2019年7月,大众汽车(中国)联合一汽、星星充电以及江淮汽车,四方共同出资组建充电桩企业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MS)。

  早在2016-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风头正盛的时候,充电桩行业就曾跟着“火”过一阵。由于充电桩行业技术门槛不算很高,趋之若鹜者众多。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充电桩企业超过1000家,不过如今仍存活的企业仅剩100多家。短短3年时间,死亡率高达90%。

  目前充电桩行业集中度较高,如何从头部企业盘中分一杯羹仍是入局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截止2019年10月,全国规模化运营厂商(充电桩保有量≥1000 个)22家,占充电桩保有量99.5%。前三大厂商分别为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保有量33.3万个,占比69 %,前十大厂商保有量44.4万个,占比93%。其中特来电(特锐德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公司,市占率领先于同行,公共桩占比29%。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的数据,2019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21.91万台,同比增长50.8%。预计今年全年充电桩行业投资100亿元左右,新增公共桩20万个,新增私人桩超过40万个,公共充电站达到4.8万座。

  估算的充电桩缺口市场价值在1420-2413亿元左右,而且由于充电焦虑,直流充电桩的比例在不断提高,这进一步增加了整个市场的价值。

  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53万辆,到2019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增长到420万辆,用户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04%。在新能源汽车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电动汽车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赖以发展的配套设施,一直远远落后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掣肘新能源汽车更快发展的瓶颈 —— 车桩比,3年前是3.8:1,2019年底是3.4:1,提升空间依旧很大。

  现实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速,生产和销售都位居全球前列。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统计数据79.4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2.7%;销量统计数据77.7万辆,同比增长53.3%,占汽车总量的0.7%。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

  尽管全国充电桩数量同比增长较快,但车桩的匹配度仍处于失调状态,充电桩利用率不均衡,用户体验感差等问题,仍然是阻碍充电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严重问题。

  ▶结构性失衡现象仍存:虽然车辆的续航里程增加,充电状况有一定缓解,但是总体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充电难、充电设施利用率偏低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另外,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不同区域公共充电桩利用率呈现两极化差别的情况,比如同一个城市中,部分地区利用率可达到70%,部分地区却极低。充电基础设施推进难度大,有车无桩、有桩无车等现象仍大量存在,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充电体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已不容忽视。

  ▶充电服务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以目前快速充电技术发展状况来看,所需要的时间还是比较长。快充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充电时间问题,但是快速充电导致了电池老化加快,电池性能衰减,进而影响续航历程。其次充电标准的不统一,各品牌电动车和充电装置存在差异不能形成共享,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

  ▶电压不稳定:目前的充电桩确实存在电压不稳定的情况。据相关专家介绍,充电桩系统由变电与配电设备系统、充电设备系统、户外设备系统、监控层设备系统5大系统构成。电网传输过来的高压电压通过高压配电和变压器降压为低压电压,经过低压开关传输到充电桩,再由充电柜将电流整流、滤波、放大,让电压和电流达到要求值。但目前国家对充电桩的电能质量尚没有定义标准值,因此会出现不平衡、闪变、波动、谐波等情况。

  ▶用户体验困扰多:除此之外,充电桩损坏、操作方式、支付方式等方面,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充电设备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充电桩无法有效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实际的、有效的充电桩并没有那么多。另外,纵使企业们在努力实现支付方面的互联互通,但仍有需要用充电卡或者充电桩企自身的APP才能支付的情况出现,目前的支付领域仍然没有完全打通。

  ▶互操作性:主流车桩的互操作性现在已经大幅提升了,无法充电的技术问题大量减少,但仍存在大量非主流车桩。比如现在主流充电设施比较知名的大概是二十家,但是实际上现在市场上存在三四百家充电桩企业。

  ▶场地受限不易协调:城市土地资源紧张,无论是建设公共充电站,还是改造现有的停车场,都面临停车位紧张,电网改造成本高,小区物业不配合甚至阻挠等问题。

  ▶投资效益不明朗:充电站和充电桩行业投资规模巨大。由于现阶段充电桩建设成本回收主要依靠充电服务要价,价格水平较低;因此,就目前的汽车市场,充电站对企业难于产生经济效益。总体来看,充电桩业务尚在起步期,给企业贡献的利润非常有限,二级市场上,主营业务为充电桩生产、销售的上市公司也是凤毛麟角。

  充电桩行业企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内部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智能交通能源互联网,充电卡没有统一标准,充电接口和通讯协议可能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整体把控产品质量,才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