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4|回复: 0

[资料发布] Lierda NT26E系列硬件设计手册

[复制链接]

77

主题

118

帖子

140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03
发表于 2023-5-6 10: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引言

  本文档定义了利尔达NT26E系列Cat.1模组的应用规范,描述了其硬件接口、电气特性、应用方法和机械规范等内容。

  本文档可以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模组的硬件接口规范、电气、机械特性以及其它相关信息,结合其它相应的文件,可以快速将模组应用于无线应用场景中。

  2 产品综述


  NT26E系列模组为全球领先的Cat.1无线通信模组,符合3GPP标准,支持Band1、Band3、Band5、Band8、Band34、Band38、Band39、Band40、Band41频段⑴,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使用该模组,可以方便客户快速、灵活的进行产品设计,如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慧城市、智能安防、资产追踪、智能家电、农业和环境监测等。

  注:不同特征符的模组支持的频段可能不同,详见适用模组选型表。

  2.1 频段及功能


  本文档中描述的NT26E系列代表该系列型号的统称,表2-1为NT26E系列模组支持的Band说明。
表2-1 NT26E系列模组支持Band说明

  注:NT26E YMA型模组不支持Band1、Band5,下文不再重复描述。

  2.2 关键特性


  下表为产品关键特性说明:
表2-2 模组关键特性说明

  注:⑴当模组在此温度范围内工作时,模组的相关性能满足3GPP标准要求。
    
⑵当模组在此温度范围内工作时,模组仍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不会出现不可恢复的故障;仅个别指标,如输出功率等参数值可能会超出3GPP标准的范围。当温度恢复至正常工作范围时,模组的各项指标仍符合3GPP标准。
    ⑶此存储温度范围,不包含包装材料,需要注意卷带包装的最高耐受温度。

  2.3 功能框图


  下图为产品功能框图:
图2.1 功能框图

  2.4 引脚分布图


      NT26E模组共有97个引脚,其中45个为LCC引脚,其余52个为LGA引脚:
图2.2 引脚分配图(适用NT26-E系列)

  2.5 引脚描述表


  便于更好的理解应用,下表是I/O参数的类型定义说明:
表2-3 I/O参数的类型定义说明

  便于更好的理解应用,下表是电源域参数的特性说明:
表2-4 模组电源域特性说明
表2-5 模组引脚描述

  2.6 评估套件


  利尔达可提供完整的评估及开发套件,有USB接口的开发EVK板,欢迎联系咨询。

  3 工作特性


  3.1 工作模式


  下表简要地叙述了模组的几种工作模式。
表3-1工作模式


  3.2 最小功能模式


  模组可以通过AT指令进入最小功能模式,当模组进入最小功能模式时,射频功能不可使用,而且所有与射频相关的AT命令不可访问。

  可通过如下方式使模组进入最小功能模式:

  软件方式:模式可以通过发送AT+LSCLK=1和AT+CFUN=0命令来设置。<fun>参数可以选择0或1。

  AT+CFUN=0:最少功能模式(关闭射频功能和USIM卡)。

  AT+CFUN=1:全功能模式(默认)。

  3.3 睡眠模式

  模组可以通过AT指令进入睡眠模式,在睡眠模式下,模组可将功耗降到极低水平,模组射频仍能接收网络的信息:
图3.1 睡眠模式下模组的功耗状态

  在睡眠模式下,模组外设掉电以降低功耗,但射频处于间隔接收的状态,仍能接收网络的信息。当模组有URC需要上报时,会通过RI引脚唤醒主机。

  3.3.1 主串口应用场景


  如果模组和主机通过UART进行通信,需同时满足如下2个条件使模组进入睡眠模式:
  ●执行AT+LSCLK=1命令使能睡眠功能。
  
确保WAKEUP_IN保持高电平或悬空。
图3.2 睡眠模式UART的应用电路

  当模组有URC需要上报时,模组通过RI通知主机。
  主机拉低WAKEUP_IN可以唤醒模组。
  如果主机持续拉低WAKEUP_IN,可以禁止模组进入睡眠模式。
  模组主串口RXD支持低功耗串口唤醒,也可以通过拉低主串口RXD唤醒模组。

  3.4 电源设计


  NT26E系列模组提供给了2个VBAT引脚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接口描述如下表:
表3-2 电源引脚定义

  模组的供电范围为3.3~4.3V,需要确保模组工作时导致的电压跌落,最低输入电压不低于3.3V。下图是模组在突发传输时电压跌落情况。
图3.3 突发传输电源要求

  当模组在4G网络最大发射功率下工作时,现网下的瞬态工作电流能达到2A,并可能引起电源电压跌落。在任何情况下,需保证模组电源电压保持在3.3V以上,否则模组可能出现重启等意外状况。为了减少电压跌落,需要使用低ESR(ESR<0.7Ω)的100uF滤波电容。同时建议,给VBAT预留3个具有良好ESR性能的片式多层陶瓷电容(MLCC),且电容应靠近VBAT引脚放置。同时,建议在VBAT端增加一个大功率低钳位电压和高反向脉冲电流Ipp的TVS管以提高模组的浪涌电压承受能力。

  参考电路如下:
图3.4 模组供电电路参考

  PCB设计上VBAT走线越长,线宽越宽,建议走线宽度不低于2mm,电源部分的GND平面要尽量完整且多打地孔,同时去耦电容尽可能的靠近模组的VBAT引脚。其中:
  D1为大功率低钳位电压的TVS管。
  C1为100uF低ESR的钽电容,提高电源的续流能力以及稳定电压。
  C2~C5分别为100nF、33pF、8.2pF陶瓷封装的滤波电容,去除高频干扰。

  3.5 开机

  NT26E模组通过PWRKEY引脚实现开机。
表3-3 PWRKEY管脚描述

  3.5.1 开机电路参考设计

  可以使用MCU输出信号控制模组开机,或者直接通过一个按钮控制开机,按钮附近需放置一个TVS用于ESD保护,参考电路如下。
图3.5 开机电路

  上电按键开机时序如下图所示:
图3.6 上电开机时序图

  上电开机描述:
  A:初始态;B:VBAT上电稳定态;C:按PWRKEY开机;D:内部稳定态。
  注①:VBAT上电初始态需小于0.1V;VABT从0V上升到2.5V的时间<10ms,否则不能确保所有场景PWRKEY正常工作;在拉低PWRKEY引脚之前,需保证VBAT电压稳定。
  注②:建议从VBAT上电到拉低PWRKEY引脚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30ms。
  注③:PWRKEY按下>500ms,系统开机。
  注④:VDD_EXT滞后PWRKEY下降沿约100ms上电。

  如果客户需要上电自动开机且不需要关机功能,则可以把PWRKEY直接下拉到地,下拉电阻建议选择1kΩ。

  开机时需要保证RESET不能被拉低且USB_BOOT引脚不能被拉高。

  模组主串口发送“Lierda”字符即代表开机完成。

  3.6 关机

  NT26E系列模组支持软硬件关机。
  软件AT关机指令:AT+LPOWD。
  硬件关机:开机状态下,将PWRKEY(默认高电平)下拉至低电平,持续3S,执行关机。

  3.7 复位

  模组通过以下方式复位:
  硬件复位:RESET引脚,低电平有效。
  软件复位:发送“AT+LRST”命令复位。

  RESET引脚模组内部默认上拉,防倒灌(外部输入3.6V以下电压不会存在电流倒灌)。RESET信号对干扰比较敏感,因此建议在模组接口板上的走线应尽量短,且需包地处理。
表3-4 复位引脚描述

  3.7.1 复位电路参考设计

  RESET引脚模组默认内部上拉,不用可悬空。

  硬件复位电路参考,如下所示:
图3.7 晶体管复位与按键复位参考电路

  注意事项:
  复位过程中,VBAT/32K时钟都需要处于稳定状态。
  复位线走线不宜过长,注意包地保护,远离RF、VBAT电源及强信号干扰源,晶体管尽量靠近模组RESET引脚,以免受外界信号干扰。
  建议在模组的RESET引脚预留一颗不超过10nF的电容位置,默认不贴。

  3.8 唤醒


  模组在睡眠模式下,可以通过低功耗串口MAIN_RXD或WAKEUP_IN引脚唤醒。  

  睡眠模式下,模组VDD_EXT引脚无输出,唤醒后才能恢复输出,在超低功耗应用场景需要注意。模组处于睡眠状态时,MCU可以通过低功耗串口给模组发数据,从而唤醒模组退出睡眠模式;也可拉低唤醒引脚500ms或更长时间能实现模组唤醒。WAKEUP_IN引脚模组内部默认上拉,防倒灌(外部输入3.6V以下电压不会存在电流倒灌)。WAKEUP_IN信号对干扰比较敏感,因此建议在模组接口板上的走线应尽量短,且需包地处理。
表3-5 WAKEUP_IN引脚定义

  3.8.1 唤醒电路参考设计

  WAKEUP_IN引脚模组默认内部上拉,不用可悬空。

  硬件复位电路参考,如下所示:
图3.8 晶体管唤醒参考电路

  注意事项:
  唤醒过程中,VBAT/32K时钟都需要处于稳定状态;
  WAKEUP_IN引脚建议拉低时间大于500ms;
  唤醒走线不宜过长,注意包地保护,远离RF、VBAT电源及强信号干扰源,晶体管尽量靠近模组WAKEUP_IN引脚,以免受外界信号干扰。
  唤醒引脚持续拉低是禁止进入睡眠态。

  3.9 MAIN_RI

  NT26E系列模组支持消息振铃功能。用户可根据RI引脚的状态来判断此时的消息情况,默认状态开启,不用则悬空。
表3-6 RI引脚定义

  3.10 ADC接口

  模块提供对外4个12位模数转换输入接口,默认ADC采用内置分压模式;如果需要外置分压,需要软件支持。其引脚定义如下:
表3-7 状态指示灯定义

  3.11 状态指示信号

  NT26E系列具备1个状态指示灯接口,详细灯光定义如下。
表3-7 状态指示灯定义

  3.11.1 指示灯电路参考设计

  参考设计如图:
图3.9 NET_STATUS参考电路

  4 应用接口


  NT26E系列模组提供了以下应用接口:
  一路USB接口。
  两路UART接口。
  一路USIM接口。

  4.1 USB接口

  NT26E系列模组支持USB2.0接口,USB输入/输出信号兼容USB2.0接口规范,接口定义如下表所示。
表4-1 USB接口引脚说明

  4.1.1 USB电路参考设计
图4.1 USB接口参考设计
图4.2 USB连接MCU参考设计

  注意:
  1、为了确保USB的性能,USB DP、DM走线保持90Ω的差分阻抗,周围需要包地处理。建议在MCU与模组间串联一个共模电感L1防止USB信号产生EMI干扰,L1需要靠近模放置。
  2、USB走线,远离晶振、振荡器、磁性装置、射频信号和强信号区域,建议走内层差分走线且上下左右立体包地。
  3、如果模组USB接口和MCU是通过接插件连接,需要在接口处加TVS管保护。ESD防护器件选型需特别注意,其寄生电容不要超过2pF,且尽量靠近USB接口放置。
  4、预留R1~R4电阻,平时贴R1~R2、不贴R3~R4可以正常连接MCU;需要调试时,贴R3~R4、不贴R1~R2以切换到测试点。为了满足USB数据线信号完整性要求,连接测试点的叉线尽量短。
图4.3 USB跳选走线示意图

  4.1.2 USB数据传输


  模组上电开机或复位重启时,如果检测到USB_BOOT为低电平,USB端口会枚举出3个串口,用于AT指令发送和log输出。

  4.1.3 USB下载固件

  模组上电开机或复位重启时,如果检测到USB_BOOT为高电平,USB端口会枚举出一个下载专用串口,此时下载工具可以通过USB接口进行固件升级。如果超过15秒没有连接下载工具,模组会按照正常启动的USB配置,重新枚举出3个串口。

  USB_BOOT接口参考设计如下。
图4.4 USB_BOOT参考设计

  4.2 UART通信

  模组提供了两个通用异步收发器:主串口和调试串口。主串口波特率可配,调试串口仅用于调试和测试用。
表4-2 串口引脚定义

  注意事项:
  1、串口接口从属于VDD_EXT电源域,最高电压不能超过3.6V,RXD具备防倒灌功能。
  2、VDD_EXT电源域在睡眠模式下会掉电,MAIN_RXD切换到内部1.2V电源。
  3、串口RXD引脚内部有上拉,不需要外部再接上拉电阻。
  4、串口使用中注意电平一致性的问题,否则容易产生漏电流。

  4.2.1 串口应用

  主串口特点:
  用于AT命令通信和数据传输,默认波特率为115200bps。
  可配置为:600/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230400/460800bps。
  用于固件升级,升级时默认波特率为921600bps。
  主串口支持低功耗唤醒功能。

  调试串口特点:
  通过平台提供的专用工具,调试串口可查看日志信息进行软件调试,默认为3000000bps。
  串口连接方式示意图如下:
图4.5 串口连接示意图

  4.2.2 串口电路参考设计


  合适的串口电平转换电路主要考虑的要素有:是否满足串口的工作速率、有低功耗要求的场景,其功耗是否满足要求等。以下提供了一些电平匹配电路方案供参考,根据产品实际需求选择下列适合的方案或自行定义。

  1)典型晶体管电平转换参考电路


  此电路成本低,电平转换适用范围宽(主控电平1.8V~5.0V都可以用),但是对串口波特率有限制,波特率最高能只能达到921600bps。参考设计如下,同时注意电平转换的方向。
图4.6 晶体管电平转换参考电路

  推荐三极管,供参考:
品牌:CJ  规格型号:S8050 J3Y   封装:SOT-23

  2)主控电平低于3.6V下的转换参考电路

  当终端主控MCU的电平是1.8V或3.3V时(低于引脚最高耐压3.6V),其中MCU的TXD与Module的RXD连接可以参考下面的转换电路。
图4.7 1.8V或3.3V电平转换参考电路

  3)主控电平高于3.6V的转换参考电路

  当终端主控MCU的电平是5.0V时(高于引脚最高耐压3.6V),其中MCU的TXD与Module的RXD连接可以参考下面的转换电路。
图4.8 5.0V电平转换参考电路

  推荐二极管,供参考(需要注意二极管的前向电压):
品牌RC  规格型号RB520S-30T1G  封装:SOD-523

  4.3 USIM卡接口


  模组包含一个外部USIM卡接口,支持模组访问USIM卡。该USIM卡接口支持3GPP规范的功能。外部USIM卡通过模组内部的电源供电,支持1.8/3.0V的SIM卡。
表4-3 外部USIM卡接口引脚定义

  4.3.1 USIM卡电路参考设计
图4.9 6PIN SIM卡参考电路

  4.3.2 USIM卡电路设计注意事项

  为保证SIM卡在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请务必阅读并按照以下标准进行SIM卡电路设计:
  布局时尽可能的将SIM卡靠近模组,信号线布线长度尽可能不超过200mm。
  SIM卡信号线远离RF走线和VBAT电源线。
  SIM卡的GND布线要短而粗,确保布线宽度不小于0.5mm。USIM_VDD的去耦电容不超过1uF,且电容应靠近外部SIM卡的VCC摆放。
  为避免USIM_DATA和USIM_CLK之间的信号相互串扰,两者布线不能太近,在两条走线之间需增加地屏蔽,同时为了避免走线过长带来的影响,USIM_DATA一般需要增加电阻上 拉到USIM_VDD以提高驱动能力。如果走线过长,建议外部预留10K电阻靠近卡槽放置。此外,USIM_RST信号也需要包地保护。
  SIM卡外围电路应该靠近SIM卡摆放。为确保良好的ESD防护性能,建议在外部USIM卡的引脚增加TVS管。选择的TVS管寄生电容应不大于15pF,ESD保护器件尽可能靠近外部   SIM卡摆放,并确保被保护的SIM卡信号线先通过ESD保护器件再到模组。模组和SIM卡信号线之间需要串联22欧姆的电阻用以抑制杂散EMI,增强ESD保护。此外并联的33pF电容用于滤除射频干扰。

  5 射频特性。


  模组提供一路Cat.1射频接口,特性阻抗为50Ω。

  5.1 天线接口和工作频段

  ANT_MAIN是模组的RF天线接口,特性阻抗为50Ω。
表5-1 RF天线引脚定义
  
表5-2 RF天线频段

  5.2 发射功率

表5-3 传导功率

  5.3 接收灵敏度

  描述蜂窝部分射频接收灵敏度等特性。
表5-4 单传下的传导接收灵敏度(吞吐量≥95%)

  5.4 天线参考设计

  用户在使用模组时,模组的RF天线接口和用户底板的天线接口间需要加入π型匹配电路,典型天线匹配电路及初始参数如下图所示,电阻采用0欧姆,电容位置缺省不贴,同时器件封装推荐选用0201或0402封装。

  如使用外置天线,或用户可以触碰到天线,建议预留一个TVS管以加强静电防护。因为TVS的寄生电容可能会影响天线性能,增加TVS管后建议重新调试天线。

  ANT_MAIN到用户天线之间的布线要求符合50Ω的射频特性阻抗要求,同时射频走线的距离尽可能短,确保RF走线的插入损耗尽可能小。详细的布线要求见下节。
图5.1 射频天线参考电路

  5.5 射频信号线布线指导


  射频走线设计要求

  本模组应用的系统中射频信号线的特性阻抗应控制在50Ω。一般情况下,射频信号线的阻抗由材料的介电常数εr、走线宽度W、对地间距D、以及参考地平面的厚度H决定。在物联网应用领域,PCB特性阻抗的设计通常采用共面波导方式来实现,有助于射频信号线得到更好的屏蔽,同时有更高的集成度实现小面积设计。下图介绍下不同层数PCB设计的结构要求。
图5.2 两层PCB板共面波导结构
图5.3 四层PCB板共面波导结构(参考地为第三层)
图5.4 四层PCB板共面波导结构(参考地为第四层)

  LAYOUT设计中50Ω阻抗的控制方式可使用Polar Si9000设计软件工具,下图计算方式以PCB成品厚度为1.6mm为例,可以得出RF走线宽度W=0.65mm,线间距D=0.14mm。
图5.5 50Ω阻抗的计算方法参考

  下图为PCB射频电路的LAYOUT示意图,建议如下:
  RF线宽W及线间距D以如上的设计结果为准进行设计。
  π型电路中三颗外部匹配预留器件紧密摆放,其中预留的NC器件在LAYOUT设计中可以放置在同一侧,也可以放置在两侧(如图)。
  RF走线两侧的GND平面必须要放置不规则过孔VIA,确保在RF走线最近的两侧GND平面上有VIA(如图中绿框区域),整个RF走线空间下方必须有完整的GND平面(如图中蓝色区域)。
图5.6 射频走线LAYOUT设计示意图

  模组在产品中的走线设计指导:

  射频走线的合理与否可直接在模组的传导测试中表现出来,但是为了保障产品的整机能发挥最大性能,还要求天线设计的配合。为了更好的满足天线设计的需求,在PCB设计中希望做到以下要求,下面分别针对不同层数的整机PCB做指导:
  1)产品PCB为2层设计时,模组正下方的TOP和BOTTOM LAYER最好都是GND层,模组需要引出的走线避免走模组正下方,都从模组外侧引出;
  2)产品PCB为4层设计时,模组需要引出的走线建议走在第三层或第四层,保留第一层和第二层给模组作完整的GND参考层。

  5.6 天线设计要求


  模组终端使用天线要求:选用符合模组工作频段的天线,要求天线的特性阻抗为50Ω,在工作频段内的插入损耗越小越好,驻波比VSWR≤2,天线性能越好则模组的效率也越高,覆盖范围越广。

  5.7 射频连接器推荐

  连接天线的两种常规方式:
  焊盘焊接:天线的一端采用高频电缆直接焊接到产品的天线输出口。
  高频头:采用SMA、IPX端子的连接方式,其中IPX端子推荐使用Hirose的UF.L-R-SMT连接器,IPX端子实物图片,SMA连接器实物图片

  适合Cat.1不同场合使用的天线类型如下,但不仅限于此:
图5.7 Cat.1常规天线类型推荐

  6 电气性能和可靠性


  6.1 绝对最大额定值

表6-1 引脚电压最大额定值

  6.2 电源额定值

表6-2 工作电压范围

  注:⑴当模组在此电压范围内工作时,模组的相关性能满足3GPP标准要求。

  6.3 工作和存储温度

表6-3 工作温度范围

  注:⑴当模组在此温度范围内工作时,模组的相关性能满足3GPP标准要求。
    ⑵当模组在此温度范围内工作时,模组仍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不会出现不可恢复的故障;仅个别指标,如输出功率等参数值可能会超出3GPP标准的范围。当温度恢复至正常工作范围时,模组的各项指标仍符合3GPP标准。
    ⑶此存储温度范围,不包含包装材料,需要注意卷带包装的最高耐受温度。

  6.4 功耗

表6-4 模组耗流

  注:⑴NT26E Y0A-P-B01关机功耗为1uA;
    ⑵NT26E Y0A-P-B01睡眠模式CFUN=0下的功耗典型值为2.1uA。

  6.5 数字逻辑电平特性

表6-5 逻辑电平特性

  6.6 静电防护

  静电防护说明:在模组应用中,由于人体静电、微电子间带电摩擦等产生的静电,通过各种途径放电给模组,可能会对模组造成一定的损坏。因此,应该重视ESD防护。在研发、生产组装和测试等过程中,尤其在产品设计中,均应采取ESD防护措施。例如,在电路设计的接口处以及易受静电放电损伤或影响的点,应增加防静电保护、测试设备要保证良好接地,以及生产中应穿防静电服并佩戴防静电手环等。
表6-6 引脚静电防护等级

  7 机械尺寸


  7.1 机械尺寸

图7.1 模组机械尺寸图(左:俯视图,右:底视图)

  7.2 模组俯视图/底视图
图7.2 模组俯视/底视图

  以上是模组的设计效果图,请以模组实物为准,尤其是标签内容仅供示意。更多的信息,如模组封装推荐、生产指导及包装方式等请参考我司的生产指导文档。

  7.3 推荐封装


  模组推荐焊盘如下图所示,用户可根据自身生产工艺进行微调。
  模组四周引脚内部采用直角设计,用户设计底板焊盘时,请考虑采用圆角过渡;模组底部的正方形焊盘,底板设计时可采用模组引脚尺寸,如下图单个焊盘参考设计图。
  为了便于开阶梯钢网,建议模组焊盘外侧2.0mm范围内不要布局其它元器件,此距离用户可参考自家钢网厂家的要求来确定。
图7.3 模组推荐焊盘

  注:模组焊盘都是以模组中心点对称分布的。

  8 生产及包装信息

  本章描述了模组的包装、储存、生产、维修等指导信息,适用于模组的组装过程指导。

  8.1 包装规格


  本模组出厂包装采用胶轮载带方式,胶轮参考尺寸如下:
载带进料方向如下:(参考图,标签内容以实际为准,注意模组PIN1位置)
图8.1 包装规格及尺寸

  8.2 存储条件


  模组以真空卷盘密封袋的形式出货,湿度敏感等级为MSL 3。

  储存条件:
  1)温度小于40℃,湿度小于90%(RH),在密封包装良好的情况下可确保12个月的可焊接性。
  2)拆封后,在环境温度小于30℃和相对湿度小于60%(RH)的情况下,确保168小时内进行贴片装配。

  如不满足上述条件需要进行烘烤:
  1)卷带包装,在60℃±5℃条件下烘烤24~48小时。
  2)如果需要加速烘烤,需要将模组从卷带中取出,放置在耐高温容器上(例如托盘)烘烤(取出过程需要注意ESD防护),在125℃±5℃条件下烘烤8小时。
  3)烘烤累计时间不能超过96小时。

  更详细的指导请参考IPC/JEDECJ-STD-033规范。

  8.3 生产焊接


  如果客户使用模组的底板是双面板,则建议模组放在第二次贴片。第一次贴片时客户的底板最好在网带上过炉,第二次贴片也尽量放在网带上过炉,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放在网带上过炉,也要考虑使用治具在轨道过炉或垫一个平的耐高温平直模板托住PCBA过炉,防止过炉时PCB变形导致模组虚焊。

  8.3.1 回流焊作业指导


  PCBA回流焊炉温曲线,与使用锡膏有关,需根据锡膏实际调整。数据仅适合无铅作业,参看图8.2无铅回流焊作业指导。
图8.2 无铅回流焊作业指导

  8.3.2 生产工艺


  在生产焊接或者其他可能直接接触模组的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如酒精,异丙醇,丙酮,三氯乙烯等)擦拭模组屏蔽罩;否则可能会造成屏蔽罩生锈。

  如需对模组进行喷涂、灌胶,请确保所用喷涂、灌胶材料不会与模组屏蔽罩或PCB发生化学反应,同时确保喷涂、灌胶材料不会流入模组内部。

  8.3.3 维修

  如果模组出现虚焊、短接等不良需要维修时,请按如下参数进行:
  无铅工艺:烙铁温度380±10℃,烙铁接触时间≤5S。
  有铅工艺:烙铁温度350±10℃,烙铁接触时间≤5S。

  模组不建议使用热风枪吹,以免影响模组性能。

  9 相关文档及术语缩写


  以下相关文档提供了文档的名称,版本请以最新发布的为准。
表9-1 相关文档
表9-2 术语缩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